呼和浩特之行
今年这个冬天太寒冷漫长了。我对刚刚下过雪的呼和浩特已有了苦寒之地的预设。火车进入内蒙古,那些站台基本都都是汉文加蒙文,提前在手机上下载了呼和浩特地铁单独的APP,博物馆和将军衙署都是都在一号沿线。但要注意周一是闭馆时间。
晚上到达之后,先去万达转了一圈,随便吃个麦当劳填一下肚子,这点看来,全国各地都一样。而我的旅程目的之一,就是去找那不同之处,那亲历亲知的东西。地铁和沿路的商店,基本都是汉文加蒙文,民族工作的标语也随处可见,去万达路上正好路过一个航天院所。
这次只带了一个包,一个50 1.8的镜头,一本书《旧制度与大革命》,吃完麦回到酒店,一开包,发现没有带充电器,然后还是坚持了两天的旅程。
第二天一早吃了烧麦,其实这玩意我并不新鲜,甚至说经常吃,想着这里有什么特色,实际上大差不差。吃完饭,直奔内蒙古博物馆,第一个馆从地理上来认识内蒙古,整体还是跨越比较广,从东北到甘肃,管理难度并不小,鄂伦春族单独一个馆,最东边,和最西边,虽同是内蒙古,那明显还是有所不同。之后航天馆,和昨天晚上路过的航天院相呼应了。
为了支援中国第一个陆上综合导弹试验靶场的筹建,额济纳旗人民把最好的土地一一祖辈世代居住的宝日乌拉草场奉献出来,自己则踏上了漫漫的搬迁旅途,用勤劳的双手在戈壁滩上再造家园,这一搬就是十余年;额济纳旗政府也三移旗府,最终落址现今的达来呼布镇。当时的额济纳旗各族人民,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得失,考虑的只是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也正是他们当年的无私付出,使得内蒙古额济纳旗成为祖国现代国防事业的发祥地,从而赋予了这片土地无上的荣光。历史不会忘记,祖国更不会忘记。
出土的文物是对曾经文化的证明,其中玉龙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抽象但是却很有表达力,作为龙的符号,我把它作为了新年的贺卡图。匈奴王冠和金装饰,比起现代装饰豪不逊色,应该说更有匠心。关于马的艺术品,体现着,内蒙古或者说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人们,对马的喜爱。昂首奋蹄,十分有精气神。不是牛马的中马的样子。
其中关于乌兰夫部分,在我来内蒙古之前是不知道的。了解了乌兰夫,也就了解了近代内蒙古,算是一条线索。乌兰夫纪念馆和将军衙署打算下次去。
下午去了大召寺,太阳快要落山,阳光洒落大地的,白塔,那个场景我永远难忘。
之后决定City Walk,走到了新华书店,4千平米的新华书店有些震撼。
第二天一早,酒店旁边的卖牛肉干和奶酪,买了一些,把书包装满了,个人感觉牛肉干比较硬,但是很好吃,奶酪奶香也比较足。
回去的火车上,一位老奶奶,应该是来呼市给儿子照顾孩子,述说着昨天晚上还给儿子洗了衣服,忘了充电,让我帮忙看着票到达时间,我帮忙充了电,看了车票,老奶奶从布包着的零钱里取出两元要感谢我,我表示不能要换了个位置,最后老奶奶说了句:愿主保佑你。那布包,那最后愿主保佑,我太熟悉了,我见我姥姥,我奶奶用布包着零钱,我奶奶在村庄里作礼拜,常在饭前,睡前作祷告,为子女操劳祈祷,是无数老一代人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