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 读后感

过年回家短短几天,看了《置身事内》,受益匪浅,让我对于社会现象可以更进一步。以致于同学在叫一起去滑雪前,仍然不舍放下,如饥似渴之感,以至于去滑雪的路上一直想着又本书看多好。回家后一口气读完。

在回西安,从书柜拿了这本《人类简史》,技术理工,读一些非技术书,还是非常享受的。14个小时,除去睡觉大概看了1/2,后来工作,陆陆续续看了一些。

一晃3个月过去了,这次西北之行,特意带了这本《人类简史》旅途作伴。读完之后。不由的在想科技的进步真的让我们变得更好了吗?

作者的很多观点,我觉的很有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重要的是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而我们倾向于认为现在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不自知。作者以另一种角度来看待历史。智人并不是世界的救世主,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我们对自己进行了美化,我们对世界作出了破坏。是“毁灭者”,包括对于其他人种,但是一切都是向前的。

认知革命

作者一个有趣的观点,大规模的合作来源于想象,想象让人们团结起来,一种讲故事的能力。“八卦”让信息量大大组合扩。

如果我们从动物角度去看,是不存在正义与否,好坏与否,一只猴子打了另一个猴子,一个猴子抢了另一只猴子的东西都是自然而朴素的行为,一个猴子也不会觉得另一只猴子是上等猴子,人类社会的评价体系和价值体系,社会秩序和阶级,是基于我们的共同想象。

农业革命

农耕生活,作者以小麦的角度看待农业革命,不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人类,小麦本来只是许多植物中的一种,但如今却无所不在,人类为其除草,灌溉,施肥,人类并不是生来就干这些事情的,劳作还带来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被迫定居在麦田附近。

我的一个想法是,农业让我们学会了等待,去等待未来。我们对于未来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这种恐惧保护我们,但是也阻碍着我们。

人类融合统一

金钱

对于金钱,自然不必说,一个正确的财富观很重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已在货殖列传中说明并为人广为传颂。

并非是太史公接受宫刑后,对逐利的鄙夷和不屑,而且对金钱的价值,和追求财富行为的充分肯定,千年之前的深刻见解让人折服。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我等匹夫还是
要努力搞钱,追求幸福生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沽名清高可学不得。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如果当年太史公有千金也不必受宫刑之辱。(汉代可捐金免刑)

帝国革命

读完之后,我能联想到的就是“他乡变故乡”,“他们”成了“我们”。不同于文化,历史的虚无主义。作者更多想要表达,帝国的征服,除去精英文化和高级艺术是建立在掠夺和压迫,还有是融合,帝国本身作为一种工具去将人聚在一起。文化的涵化与同化,古罗马,阿拉伯都有着相同的过程,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都变成罗马人,变成了阿拉伯人。帝国也逐步为多民族精英组成的群体统治。

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却并不能去除帝国的一切,抛弃铁路,司法体系,板球和茶,也不会把殖民时代的建筑全都铲平。

宗教

这部分比较精彩

最先出现的是泛神,多神(polytheistic)。而一神教为时2000年的洗脑,让大多数人认为多神教是无知幼稚的偶像崇拜。而多神与一神论的区别在于,多神认为主宰世界最高权利不带有偏见和私心,同样有着宗教宽容,那么就算多神教征服了其他帝国,并不要求属民改变信仰。

古罗马长期不接受的就是一神且坚持传福音的基督教,但是并没有要求基督教徒放弃其信仰和仪式。从基督钉死在十字架到君士坦丁改信基督教,经历300年。在接下来1500年,基督内部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因信仰诠释不同而残杀。一般而言,一神教徒更为狂热。

多神论促成一神教,也促成了一些二元论的发展。也就是善恶的力量。“恶的难题”,如果神是全能善良的,为什么会有坏事发生在好人身上。为什么有苦难。基督教中的魔鬼撒旦。

宗教的历史并不全是神的历史,一些信仰也相信超人类秩序控制世界,但是是一种自然法则,而不是神圣的意志。

佛教中,释迦牟尼是人而不是神,欲望如同野火,等火焰扑灭,欲求变为宁静和圆满,即为涅槃(梵文为熄灭),涅槃之后变为“佛陀”,意为觉悟者。关于佛教,我自己倒是有个比喻,佛教,佛经是一个庞大的“开源工程”,许多“开发者”让其蓬勃发展,如今也有着众多的branch。

以上金钱,帝国,宗教带来统一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杀戮和纷争。

递归推荐一部电影《天国王朝》

科学革命

科技发展,生产力足以让所有人躺平,但是反而更卷了,信息技术发达之前不需要远程办公,但是,因为信息科技发展,不得不居家办公,无情无死角剥削。同样即时通讯,电话技术反而加剧了对人的剥削,不管是家长,老师,老板其实都可以随时侵占你的生活。

当然反过来讲,我们享受着时代,过去一年的旅途可以一天内搞定,可以有很多衣服,每个人如果愿意都有时间去思考,可以更低价格买到猪肉鸡肉牛肉,而不会担心饿死。我们庆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可以让我们不必太多贪心饿死和冻死的问题,我们的物质条件远超古代每一个帝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是幸运的,大多数人有自己的时间,去思考一些问题。

关于现代社会,我们享受的越多,被榨干的越多,但是我们离不开它。

人类在获得的同时,在失去。

我自己会感受到一种无力感。

约束越来越多,但是我又害怕失去这些约束的保护。有时候我常在想有没有一个全能的通情达理的完美的神来管理我们这些人。

国家和市场的权利变大,削弱家庭和社群对于成员的控制。国家用警察,制止家族私刑,改由法院判决。自由婚姻,让子女不再受限于家族和社群,个人的解放,同时意味着,我们变为了一个又一个孤单的人,个人生活也可以被轻易干预,独立的个人难以达成共识,如何一起对抗国家机器呢?当个人收到市场剥削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个人,国家,市场的关系,是三足鼎力吗?还是说家族变为个人,个人已然处于弱势地位。

现在一个人振臂高呼,真的会像过去,天下云集响应嘛。我想不会,线下会有摄像头,线上会有有舆情管控。会有互连网失忆,直到所有人老去,所有人忘记。


基于想象的共识和文化,对我们的影响远大于我们所认为的程度。
我小时候是不太喜欢传统节日里纷繁复杂的活动和习俗,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初一干什么,初二干什么,怎么干,怎么说,我当时想着,领了压岁钱,开开心心买东西,玩就可以了,其他没兴趣。但是我爸爸,我爷爷,长辈们还是会“逼迫”我去作,去感受,去体会,即使我不愿意,也让我参与。

工作之后,我发现工作对于人生活入侵的如此严重,假期侵入的如此严重,可以被肆无忌惮的打扰,每个人被迫去作那个“恶人”。但是一提到过年,大家似乎,都不约而同不再打扰。

从节假日支付加班费,到不支付加班费,从试探到无所顾忌,丧心病狂。对于文化的恣意破坏,当所有人自愿或被迫认为可有可无,并不重要,毫无敬畏的时候。那么节日也就失去了它的文化属性,也不在是节日,人可以被践踏,像耗材一样被使用。

这让我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由之前的无意识发生了有意识的转变,对节日,对文化的尊重,就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

小时候,爷爷教我写的对联,一撇一捺,我以后也会耐心的教给我的孩子,一起吃热气腾腾的饺子,告诉他这些习俗,清明节祭奠,缅怀先人。即使他无意识,就像我小时候一样,而我也会想我的父亲和爷爷一样,不管以后他明白或者不明白。

对文化的漠视就是对人自己的漠视,对他人的漠视就是我们自己的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