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之行
在陆陆续续看完了《河西走廊》纪录片后,想起《中国国家地理甘州特刊》书中图片和文字带给我冲动和心驰神往的感觉,加上特别的情愫,让我心里总是有所挂念,觉得因该来一躺,去亲身感受这厚重文化和大自然的震撼,去这个梦里和想象中总会出现的地方。
张掖,历史上既称为张掖,亦称为甘州,南依祁连山,东屏焉脂山,与武威和金昌相邻,西与酒泉和嘉峪关相望,张掖得名是因为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甘州得名因为甘峻山下甘泉流淌,在城内形成天然水源,芦苇茂生,芦花飞舞,素有”甘州不干水池塘,甘州不干水连天”。民国诗人罗家伦禁不住甘州抒怀:“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而我这次的张掖之旅也确实看到芦苇,千年之后依旧看到“半城芦苇半城庙,三面杨柳一面湖”的独特景观,公园内锦鲤也格外喜人,而匈奴失去河西牧场后“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悲戚,大概只能在书中读到时才所感慨吧。
谈起甘肃,是绕不开西夏的,西夏统治河西,去甘州和宿州(酒泉)的字首,设甘肃军司。而作为甘州之旅的第一站大佛寺,正是曾经的西夏国寺庙,一下火车,乘坐1路公交车,来到钟鼓楼,这里是张掖的中心,先到旅店休息了一会儿,火车上没咋休息好,明显感觉过劳,休息好之后,带着“ 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处处”出发了。
第一站是大佛寺,城市中心的西夏国寺,门票是38元,是全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完整的西夏建筑,步入大殿,是佛祖释迦摩尼涅槃像,蒙古大军曾经为报成吉思汗之仇,对党项民族进行了屠杀,西夏境内建筑,文化基本都付之一炬,(ps:最近在看《人类简史》中说金钱,帝国,宗教是让人团结在在一起的三样东西,但是也带来杀戮和分裂。 pps:同样看《天国王朝》,作为三教圣城的耶路撒冷,Jerusalem,为何争个不休,何为圣城,何为耶路撒冷,正如Saladin入城前所说,Nothing。Everything。)但是这座国寺能保存下来,也许永远是个谜了。西夏崇信佛教,宁夏的承天寺,武威的护国寺,张掖的大佛寺,因为都有国家出资,皇室组织修建,因此,具有“国寺”的尊荣,另外两所已毁于朝代更迭的战火,只存在于古迹和想象之中了。和平年代去看这些历经沧桑古建筑时,背后是沉重的苦难,今生的困哪的承受,祈求来世的解脱和极乐世界。大殿和大同的华严寺,西安大兴善寺很像,但是不一样。甘州根据金木水火土,设置了五塔,大佛寺的塔属其一。遗憾的是藏经阁我去的时候并不开放。有些意外的是大殿后面的石碑模模糊糊看到了山西会馆,晋的字样,但是看不太清,过了后面发现山西会馆竟在其中,戏台,关帝庙,格外熟悉,我似乎感受能感受百年前戏台上戏班的晋剧,不由感慨山西会馆真是遍布全国。
之后木塔公园,吃炒炮,公园散步,一览“ 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