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

记得刚上大学有门选修课,老师讲,学校图书馆每年借阅排行榜上总是有两本书,一个是Python编程,另一个是《平凡的世界》,并自问自答了一个问题: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那个时代已远去,甚至与你们出生生活的时代没有一点交集,为什么还是会引起共鸣。自答的部分我忘了,问题还是记着。

为什么没有亲历那个时代,为什么会有共鸣?

《人生》相对于《平凡的世界》很薄,一个共通之处就是。主人公在总是走在人生的“岔路”上,阴差阳错,命运总是开着始料未及的玩笑,主人公挣扎抗争后,选择接受,但却以自己的方式有意识地继续生活下去。

命运无法阻拦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赏识和爱慕,跨越家庭出生,贫富,物质。但是最终又被这些相隔。

严峻的现实生活最能教育人,却得亲知亲历。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在作一个很长的梦,我们设想着我们未曾走过的道路,书中也许是我们未曾设想的道路。掩卷,是不是还会设想着书中未设想的道路。人总是走在未曾设想的“岔路”上,“岔路”才是常态。

2023 读于西安